从业人士解读:中国银行业落后低效原因究竟是什么?

马云曾经说过:银行没办好的事,我们替银行办好。

这,亦是商业世界的守则。

你做不好的事,别人替你做好,抢走你的利益,代替你的位置。

这,亦是感情世界的守则。

垄断很爽,保护很棒。但,保护下的动物,失去野性,失去战斗力,一旦保护罩破开,竞争不过同类、异类成为必然,改变也慢几拍。所有自由竞争的市场都没有暴利。

目前来讲,中国银行的经营模式仍然以吃利差为主,而利差就是一种政策支持并允许的垄断行为,垄断就意味着暴利。

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,说明什么问题?

银行的大多数利润并不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,而是对存贷双方的利益剥夺。

说到利差,必须提到利率管制。科普一下:什么是利率管制?

简单地说就是:存款利率固定、贷款利率固定,只允许少量上下浮动,吸纳存款,放出贷款,银行天然有利差可以赚。

作为一个从业将近6年的银行狗,一辉要谈一些东西。想到写这篇文章,也是刚好和银行业的朋友聊到,遂写之。

前些年,一向被称为铁饭碗的银行,冒出了很多员工辞职的新闻。这个其实在其他行业,根本不算什么新闻,正常流动。

有些银行员工辞职是因为前些年互联网金融崛起,跳槽去更高工资的地方去了;

有些就是银行间的正常跳动被过度解读;

有些是随着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规矩越来越多,工资越来越低跑了;

有些是因为银行业劳动强度太高受不了跑的;

有些是因为有别的想法跑了。

一辉属于哪一种呢?随便解读,前面的文章说到过。

至于受疫情影响,银行业也是深受其害的,贷款利率跌跌跌,四大行放款速度变快,利率相比其他银行还有亲儿子优势。失业影响?几乎没有,不主动辞职,不犯大事,不会失业。

银行的骨子里是落后、低效的,甚至是高傲的。可以讲的内容太多,脑子里冒出什么,就说什么。

为什么说银行高傲?

一辉念书时代,银行是非常高傲的,员工到点就休息,客户着急也没用。我们就在这里,你爱来不来,没有多少服务意识。

当然,现在有所好转,但是四大行相对商业银行就是cattle,思维形态还停留在从前:我制定规则,客户遵守我的规则。

为什么说银行落后、低效?

一辉将近6年从业的切身体会。

重复建设。

一辉所在的银行,网银u盾换了很多代,很多代雷同的不讲了,形式上主要有纯u盘型、蓝牙型、音量孔型,易用性做得很一般。用户办理还是免费的,工本费自己补贴。即便这样,大家还是不怎么喜欢用,大量网银只是作为完成任务,真实使用率堪忧。

手机银行app名字换了四次,网银还是手机银行的界面动不动改版。网银首页本来挺好的,网银登录变成了 一个鼠标移到位置才跳出浮动窗口,才能选择个人网银、企业网银、下载等等。以前一辉经常用网银,觉得真的是体验越做越倒退了。

名字的重要性,如一辉,以前没有太多考虑暂时取名了:坐家一辉,现在想改,不敢改了,认知成本太高了,名字本身反而不那么重要了。个人都懂这个道理,银行这么大一个企业却不懂。

产品是用来迭代的,不是让你跟着形势今天搞一个新产品,明天又搞一个新产品,没有人喜欢一个产品乱七八糟的企业。

一辉的想法是银行对外应该和支付宝、微信这些大流量入口合作,支付宝的小程序、生活号,微信的小程序、公众号、视频号,找专门的运营人才策划活动、撰写内容。

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银行的app。从哪几方面完善呢?

易用性。

学习成本一定要尽量降低,一辉自己体验和客户反馈,很多银行有手机银行,但是大多数人会因为太难用而放弃,还是用支付宝方便。

易用性包括主界面、产品使用界面。产品使用复杂、难懂也是拦路虎。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。能简单就不要复杂,降低使用成本是最经济的客户留存手段。

一辉接触到的某银行,类似余额宝的日息型理财,购买还需要把钱转到电子账户,然后再购买,赎回也是赎回到电子账户,要用钱还得从电子账户转到实体卡上。它有内部利益的考量,但是多一个操作,就是丢失一些客户。

简洁、有取舍。

很多银行做app恨不得把银行所有产品、讯息都传达给使用者,所以打开首页,广告横幅,各种模块,非常杂乱。

顺序错了,支付宝现在是有点臃肿了,但是它是先把生态完善,然后逐渐增加功能、内容的。

突出重点,不重要的放到二级菜单,不会做的就模仿支付宝,技术上完全没有难度。

产品定位、产品归集:

一辉用过六七个银行的app,作为一个金融人,还是觉得不好用,甚至找不到想用的产品。产品杂乱无章是银行app通病。

适合线上的业务,除了产品策划阶段就应该做好的产品定位,产品归集也是极其重要的,要让客户能够很容易地找到我们银行产品的入口,并且看到银行所有产品清晰的分类,我想用哪个产品,就能马上找到。搜索栏也是一个重要的寻找途径,很多银行app没有。

存款型产品、保本理财、低风险理财、高收益理财、贷款、基金、信托、保险,分类清晰,明确,介绍简单明了。

活动中心:

一定要给这两块一个单独的入口。银行有什么活动第一时间要发布在活动中心。活动不一定要补贴大量钱,廉价的视频会员,合作的免费的优惠卷,限时限量抢购等等。一定要给客户释放一个信息:我们银行活动很多,客户自然就会常来看看,用着用着就依赖上了 。

银行商城和积分商城:

金融和购物目标客户其实是非常契合的,金融粉的购买力是非常不错的 ,银行的信任度也足够支撑正品保障。银行商城不可能做成电商平台,但利用这个商城,我们可以做到盈利,增加客户粘性。

常见的分期,促进客户过度消费。热销产品,批发价和零售价的不小的差价。一定要有主打的,促销的产品。这个产品我们可以一分钱不赚,甚至倒亏。这个产品是让客户免费帮我们传播,帮助我们引流的产品。比如iphone、华为。

银行商城配套的是积分商城,积分商城系统是客户留存的二次循环手段。要让客户意识到,甚至直接提醒客户,优惠的引流产品,还有积分赠送,赠送的积分量还不小,你再买点商城的东西就可以兑换一个xx了。

衣食住行:

从衣食住行入手,精选,精展示,融入客户的生活,提供更生活化的金融服务,是银行施展触角的机会。

分销、推荐系统:

推荐他人注册、使用app给予奖励,奖励可以是满减、还款金、商品、会员、话费等等。很多银行app只能绑定自己银行的卡,其实是自己把自己局限了。绑了别人的银行卡的金融用户就不能是我们客户了吗?

网上很多言论说银行不行了,其实银行都活得好好的。没有伤及根本,只是竞争更激烈了,加班更常见了。银行具有3种属性,是互联网公司暂时无法替代的。

  1. 信息垄断。

金融信息,银行很快能够知道。其他机构在相关信息获取上,只能通过获取银行获取的信息。

  1. 第一性。

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卡的,发工资很少有发支付宝的。即便用支付宝,也基本上都是有绑卡的。

  1. 天然的信任背书。

虽然反对意见很多,但银行目前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。尤其是前些年互联网金融、p2p大搞特搞,又大跑特跑后,银行借势营销,收拢了一大批资金。银行存款很稳,理财基本盘问题也不大。

总结:无论你怎么黑还是怎么捧,银行总体是走下坡路的,由于某些内部的原因,低效是常态。但是这个下坡路还可以走很久。银行的日子没有以前好过,但是仍然比大多数行业的平均工资要高出一大截。

yihuijun.com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坐家一辉博客 » 从业人士解读:中国银行业落后低效原因究竟是什么?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置顶文章